易众问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管理 健康 服务
查看: 2876|回复: 4

为人处世之道

[复制链接]

283

主题

425

帖子

15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4
发表于 2020-2-21 23: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关注江苏扬州易众管理咨询培训网!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人生健康策划 ,中国式管理实战派,共振管理运行模式专注中小微企业管理诊断治疗,提供驻厂家教式企业管理瓶颈突破和改善方案落地服务。
             ——您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人才不用花钱 ,庸才成本更高!           
    家教式管理顾问驻厂量身定做中小微企业管理升级的企业管理产品
http://www.zhongguoguwen.com/a/guwenfuwu/133.html
   (有需求意向的老板可以联系我们看现场交流).
     为人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当中人和人的关系,可以说越来越近了,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远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人际关系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面临并且必须去面对的棘手问题,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在他看来,事情做得过头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然而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怎样去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跟我们亲近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要秉持着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一、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一句老话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只有朋友多了你才更容易踏成功的旅程。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别人就主动提出来帮你了。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这是开发利用人际有关系资源的灵丹妙药。
      对于一个沿街乞讨的穷人来说,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谈话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使他在悬崖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勇士。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给别人一个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二、帮人于危难中,别人就会知恩图报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有人,无事无人"这些就是讽刺临事用人的话,平时不知多与人联系沟通。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善于求人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作准备,未雨绸缎,只有如此在你遇到急事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款待或送礼物给那些对你来说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怎么款待,怎么个送礼,什么时候款待,或什么时候送去,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有着很大的学问。
      比如说,当别人帮助你之后,你再去向别人送礼,别人一定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从开始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送礼给刚上任的总经理与送礼给即将调离的总经理,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显著的差异。送礼给原为自己上司,但即将调到其他部门担任其他职务的人,对方一定会充满感激。
      老张在公司里担任总经理的时候,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近几年他退休了,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现在却变得寥寥无几,正在他心灵寂寞之际,突然有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对这位职员并不是很看重,可是现在来拜访的人竟然是他,不由得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两年后,老张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老张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老张产生"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总是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最终别人还是没有答应替他办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实,平常在你的心中本来就没有佛祖,有事再来恳求,你想佛祖怎么会帮助你呢,更何况他又不是你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平时就应该“多烧香”,而这种“烧香”,完全出于敬意,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种交易。
      有一位领导因犯了点错而失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离他而去。他的心情很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这时,他的一个部下,不怕受连累,主动来见他,给他带来礼物,并开导他说轻生思想要不得,同他一起分析局势。下属的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那么暗淡,终于坚持了下来。后来这位领导东山再起,十分感激他的这名部下,把他手中最重要的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并在退休后帮助这位下属坐到了自己当初的位置上。
      细心观察身边周围的人,在公司里面有些人总是有事没事就到其他部门和岗位转转,人事、财务等部门更是重点光顾对象,有事说事,没事混个脸熟,遇到个机会更是烧上一把高香,特别是那些没有成本和物质投入的香更是勤烧不倦。但在若干年后,那些往往成功的人就会是他们。
      (接楼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425

帖子

15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23: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雪 于 2020-2-21 23:05 编辑

   (承楼上)
   生活中许多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别人欠他很大的人情,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其实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一切都会等于零。
      也有一些人总是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他的人情账户永远都不会有太大的收入。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友情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就算是以后各奔东西了,不能相见了,这段友情也会一直留在他们脑海中。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如果只是同情对方不做出实际行动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因此促使彼此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做了赔本生意的人,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到别人的拒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依然不忘同乡借钱的恩情,往往会以最大的收获来回报对方。
       要想使自己的人情账上收入更多,就要学会在别人有难处时帮助别人,这是最起码的做法。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好的人缘,就要把握好送人情的机会。
       三、学会"兜圈子"
       有一种鸟类每天靠吃鱼类为生,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有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避免卡在喉咙上。
       我们做人也是一样,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刺儿”,这个时候便不能“直肠子”,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像鸟类一样“把鱼倒过来吃”,只是硬碰钉子,让“刺”只会卡在自己的喉咙上,吃亏的终是自己。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说话直言快语,这种人是非常真诚的。但有时候,他说话的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语题和基本意图,彩和外围战术,从基本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往往能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有一次,有位青年人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说后,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丈夫话还没有说完,妻子就已经说出丈夫想要说出的话。
      可见,“兜圈子”的说话方法可达到一般言语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在我们平常的说话中,多用用“兜圈子”的说话技巧,就能巧妙地达到说话的效果。
      四、多兜圈子,少碰钉子
      在生活当中,我们总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或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时,我们要逞一时匹夫之勇,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吗?还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整思路,绕道而行呢?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非常的困难。有时我们看得见目标,距离也不算太遥远,可总是难以实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单单地盯着目标,总想尽快地、便捷地接近目标、实现目标,而忘记了多做些迂回工作,或者说是我们没有学会绕道而行,没有在看似无望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试一试,结果只能在碰壁和失败间徘徊。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妨试着学会多绕几个弯子。绕弯子不是放弃,也不是后退,而是为了更快地接近目标。在绕弯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绕弯子,机遇也不是很多,稍不留意就如白驹过隙,永不再来,就像一个人想绕出来时,退路已被堵死一样。不是机会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珍惜它们。
      一位哲学家说过:“懂得绕弯子的人,才有可能是达到光辉顶点的人。”
      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要想使别人替你办事,就要像这位编辑一样学会多兜圈子,不要直接提出自己的请求,到时机成熟后再提出,这样会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凡是会为人处世的人,他们一般不会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招致别人的嫉妒,也不会过分直露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办事心得是:多兜圈子,少碰钉子。
      (接楼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425

帖子

15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2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姜雪 于 2020-2-21 23:07 编辑

   (承楼上)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迷路的蜻蜓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去。它看准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那一片光明,百折不挠地飞过去,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必需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然后它在房间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但最终它还是难以逃脱。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是因为那边看起来不太亮,所以,它就不会想着去从那个门逃生。
      追求光明是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怎样遭受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朝向光明的地方去奋斗,但是,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却不禁想要告诉它:我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是不能不换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的;否则,你就会在失败与尝试之间永远兜圈子,直到你使你失去信心,全心疲惫。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然令人可佩,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这前面却只是一片陡削的山壁,没有可以攀缘的路径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看似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这正是明智人的举动。事实上,人生途中是没有几条路径是直达成功的。
       我们不能把目标随时放在前面,要学会放在背后,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我们时常必需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会发现成功就在我们眼前。
      只要我们记住自己理想的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最终我们也会走到成功的目的地。
      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学那只固执的蜻蜓。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不忘记由它的另一端钻出来,只要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过程,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用不着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怎样批评或嘲笑你,而是坦然面对冷嘲热讽,从而调整心态,从一点一滴做起,直到成功。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一个会兜圈子,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走向成功的人。
五、学会客套
       客套,包含着客气、谦卑,处处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客套,还显示出你的平和与内敛。
       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规范的解释是“礼貌用语”。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就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得到,作为大人的我们难道不会脸红吗?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没有一点华丽和修饰,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和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她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她没有说一句话,她之所以没有说话因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这就是因为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人看来一切都等于零。一个人如果连一句最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探望病人的时候,连一句“没事吗?”都说不出口,他们认为正是自己知道对方非常严重,所以,没有必要明知故问。可是,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觉,别人会怎么想,这种人他人看来,就难免会被误认为冷酷。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吗?”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吗,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对于双方来说,更有益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会问什么是客套?客套就是客气的套路。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客套不是虚伪,是礼貌。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接楼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425

帖子

15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2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楼上)
   有时,会客套的人,犹如鱼儿在水里游刃有余,并不时地泛起漂亮的水花,叫人喜欢听、愿意听,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客套的人,常常面临许多的尴尬,造成许多的误解,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己的人脉越来越窄。没有人喜欢被唤来呼去,颐指气使,那就是人缘之敌。即使别人嘴没有说出来,时间一长,结痂越厚,积怨越深,你们之间就会变得彼此陌生,甚至变成敌人。
       有的人说,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客套和寒暄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促成两人的交往。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做事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他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削弱一半。所以,在人际关系交往、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客套的作用。
       许多时候,客套就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要借助这样的客套话:“我资质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看起来中介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愿望的作用。
       客套必须要自然,要真诚,言必由衷,富有艺术性。小王在上海某大饭店里做服务员。著名美籍华裔舞蹈家孟先生第一次到达该饭店,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来店,这位服务员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孟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日,当孟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时,那位服务员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孟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这位服务员:“不呆板,不制式”。
       这位服务员之所以会受如此表扬,并不是因为学鹦鹉,见客只会一声“欢迎光临”,而能根据交际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客套,因此表现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说话的艺术。
       人们常常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可见,我们的人类从早就开始呼唤礼仪,呼唤文明。有的人总是说,礼仪中的寒暄是人际交往的客套话和废话,其实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一位哲人说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内的人,不仅要点头示意,还要打招呼,这是在扩大左临右舍的人事关系圈。打招呼的话语变成润滑油,接着就对你产生信赖"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少不了客套,客套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常挂嘴上。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这些都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擅长外交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般精与客套,得体的客套同我们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久的荐书。以下是总结出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客套话:
   (接楼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3

主题

425

帖子

15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1 23: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承楼上)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托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作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慧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得体的"致谢”会更加温暖对方的心窝,也能使你的语言更加充满魅力。得体的“道歉”是你送给对方的最廉价的礼物,也是调和可能产生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得体的万能用语""是比较自然的把自己的位置降低,而把对方抬高的最好方法,也会使对方非常愿意为你服务。有的人往往容易把应酬、客套、寒暄甚至是聊天这些基础的交往行为看作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这样的人违背了人类的某些本性,在交际上屡屡受挫,连连吃亏,是天生不会求人办事的人。
       客套并不一定是在语言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点一下头,微笑一下,或给对方送些小礼物,凡此种种,都属于客套的范畴。换句话来说,客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种礼节,如果客套运用得好,会使你收意外的惊喜。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很会运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有时会亲自给员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
      松下往往就是利用这种客套来激励员工,使员工毫无怨言地为他尽心竭力。
      人类是一种感情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网正是出于人类感情交流的需要。客套是温暖的,能加深对方的了解、亲切关系,增加友谊,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客套而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感情就有了呼应和共鸣。对方在兴奋欢悦之余会使你得到更多的收获。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使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对待别人。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办事成功的促进剂。大方得体的礼仪,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温暖心窝。

             说话要过脑子,做事要想后果。这是我们为人处事最重要的一点,祸从口出,所以要慎于言,不要去说自己做不到的事,做事说话要严谨敏锐,做到的同时要有效。

       以上分享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人生智慧,如遇健康人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赏加微信咨询江苏扬州易众管理咨询培训网易医人生专栏健康人生顾问,免费为您提供顾问式中医全科服务和相关别人实践有效的偏方服务。
中药方剂,仅供参考。夫妻之间有性等心理和生理障碍的,欢迎您随赏加微信咨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易众问问 ( 苏ICP备15061653号 )

【网友发言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GMT+8, 2025-4-28 16:31 , Processed in 0.10475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