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姜雪 于 2020-2-21 23:07 编辑
(承楼上)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迷路的蜻蜓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去。它看准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那一片光明,百折不挠地飞过去,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必需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然后它在房间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但最终它还是难以逃脱。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是因为那边看起来不太亮,所以,它就不会想着去从那个门逃生。 追求光明是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怎样遭受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朝向光明的地方去奋斗,但是,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蜻蜓的时候,却不禁想要告诉它:我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是不能不换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的;否则,你就会在失败与尝试之间永远兜圈子,直到你使你失去信心,全心疲惫。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然令人可佩,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这前面却只是一片陡削的山壁,没有可以攀缘的路径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看似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这正是明智人的举动。事实上,人生途中是没有几条路径是直达成功的。 我们不能把目标随时放在前面,要学会放在背后,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我们时常必需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会发现成功就在我们眼前。 只要我们记住自己理想的方向,就算多兜几个圈子,最终我们也会走到成功的目的地。 不要逞匹夫之勇,不要学那只固执的蜻蜓。请运用你的智慧和耐心吧!你可以暂时屈就你所不喜欢的职业,你可以暂时应付一下你所讨厌或轻视的人,你可以暂时走进一个黑暗的涵洞--只要你不忘记由它的另一端钻出来,只要你时刻知道这一切都仅仅是过程,而不是你的终极目的,你就用不着灰心和难过;也用不着关心周围的人怎样批评或嘲笑你,而是坦然面对冷嘲热讽,从而调整心态,从一点一滴做起,直到成功。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一个会兜圈子,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走向成功的人。 五、学会客套 客套,包含着客气、谦卑,处处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客套,还显示出你的平和与内敛。 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规范的解释是“礼貌用语”。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就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得到,作为大人的我们难道不会脸红吗?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没有一点华丽和修饰,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和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她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她没有说一句话,她之所以没有说话因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这就是因为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人看来一切都等于零。一个人如果连一句最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探望病人的时候,连一句“没事吗?”都说不出口,他们认为正是自己知道对方非常严重,所以,没有必要明知故问。可是,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觉,别人会怎么想,这种人他人看来,就难免会被误认为冷酷。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吗?”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吗,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对于双方来说,更有益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会问什么是客套?客套就是客气的套路。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客套不是虚伪,是礼貌。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接楼下)
|